close

  □本報固態硬碟記者台建林
  序一
  “咯咯噠”,“咯咯噠”,一隻母雞“撲棱棱”飛出張家建築設計雞窩。窩裡卧著幾枚蛋。
  母雞是李家的。李家婆姨找到張家,要自買屋家母雞下的蛋。
  張家機車借款婆姨反問:母雞下沒下蛋,誰人看見過?這事只有雞知道。
  話不投機,倆固態硬碟人紅了臉,告上法庭。
  ——高海洋給《法制日報》記者講述這個故事時,嘴角滿是詼諧笑意。
  高海洋,陝西省延安市安塞縣侯溝門村村民。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安塞縣人民法院“輔助調解員”。
  “大棚的洋柿子該澆水了,娃娃放學該做飯了,你兩個婆姨還在為一顆雞蛋打官司!”高海洋描述調解現場,“我一通嚷嚷,兩個婆姨都低下頭。最後張家給了李家兩顆雞蛋,了事。”
  送走兩個婆姨,高海洋撥通安塞縣法院招安法庭庭長李鋒的電話:“法庭委托我調解雞蛋糾紛一案,當事人已和好。”
  在延安,這樣的“輔助調解員”有3400名,職責就是輔助法官進行訴前、訴中、訴後調解。
  這是延安法院“一線審判模式”眾多環節中的一環。
  序二
  什麼是“一線審判模式”?
  延河畔,冬陽里,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馮迎春對《法制日報》記者娓娓道來:
  所謂“一線”,就是指案件發生的第一地點、矛盾化解的第一環節、法院工作的第一前沿;
  所謂“一線審判模式”,其內涵是我們法院回應群眾司法期待,堅持便民訴訟在一線;著眼保障司法公正,堅持查明案情在一線;著力深化能動司法,堅持化解糾紛在一線;服務經濟社會發展,堅持改革創新在一線;全面提高司法水平,堅持爭先創優在一線。
  “說千道萬,歸結到四個字上:‘司法為民’。”馮迎春說,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“司法為民”,延安市中院確立“司法服務群眾,司法依靠群眾,群眾參與司法,群眾認同司法”工作原則,以辯證的思維、創新的姿態,繼承和發展“群眾路線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工作方式,探索實踐新時期司法工作的群眾路線。2010年,延安兩級法院推行“一線審判模式”。
  “一線審判模式”就是延安法院實踐司法工作群眾路線的結晶。
  如何在一線便民訴訟
  “山大溝深,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”
  立案,訴訟“第一站”。
  延安馬錫五時期,因群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,為方便群眾訴訟,需要盡可能的簡化立案程序,群眾可以攔路告狀,也可以口頭起訴,並且不必繳納訴訟費用,辦案人員當即受理。
  延安市中院副院長雷鈞說,現在“立案難”有所緩解,但仍然存在。延安兩級法院在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的前提下,盡最大能力為群眾立案提供便利。
  ——對於行動不便的當事人,用電話預約立案、上門立案,兩年來兩級法院電話預約立案1076次。對於居住外地、路途較遠的當事人,開通網上立案通道,當事人可以通過網絡遞交訴訟材料,法院進行審查立案;
  ——兩級法院全部建成功能齊全的立案信訪大廳。在立案大廳設立訴訟指導窗口13個,開啟案件查詢系統13個。實現立案、咨詢、信訪“一站式服務”。兩年累計導訴4386人次;
  ——在基層法院建立訴訟聯絡員制度,即在每個行政村或社區選擇一名政治立場堅定、威望較高的群眾或幹部聘請為訴訟聯絡員,負責將群眾訴求及時傳達給法院,在法院和群眾中間架起溝通的橋梁。目前,基層法院共聘請訴訟聯絡員3476名;
  ——延安兩級法院嚴格執行訴訟費緩、減、免制度,僅2012年共緩減免訴訟費用143案154.16萬元。
  “延安很多地方山大溝深,‘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’,當事人尋到法庭不容易。”延安市中院民一庭庭長馮曉彬說,“人民法院審判服務的對象是人民,‘便於審判’,是法院工作的題中應有之意。”
  ——推出流動性便民法庭。如為保障果農的權益,在果苗栽種和蘋果成熟的春秋兩季組成合議庭深入果業大縣,專門審理涉林果業糾紛,被形象地稱為“蘋果法庭”;針對農民居住較為分散、外出打工、出行不便等現實情況特別在村民比較集中的假日、趕集日、農忙時節推出巡迴法庭、假日法庭、趕集法庭或農忙法庭等,集中受理農民訴求。2010年至2012年,延安便民審判法庭共審理民事案件7890件,占同期民事案件總量的17%。
  ——推出民事、行政案件預約開庭制度。對於不能及時參加訴訟的當事人,由法官提前與其進行溝通共同協商確定案件開庭審理時間。自實施以來,共預約開庭79件,當事人出庭率達100%。
  延安兩級法院效仿“110接警”制度,推行“執行110”工作機制。設立執行線索熱線電話,24小時收集並審查執行案件執行線索。自成立以來,共接“警”34次,執結案件34件,執結標的近二千萬元。
  延安法院還推出院(庭)長預約接待制度。即由院長、庭長與信訪人事先約定接待時間,到期接待並答疑。2010年至今預約接待信訪當事人2025人次。延安市中院率先推行判前釋明和判後答疑制度。2012年,延安法院來信來訪總量下降41.9%。
  如何在一線查明案情
  “法官不能依賴案卷,只要有現場就必須去看”
  “深入一線查明案情,是我們法院的基本辦案原則。”延安市中院政治部主任羅致介紹說,“唯有如此,才能保障群眾的參與權、知情權、監督權,剋服閉門辦案、機械辦案的弊端,促進司法公正。”
  延安市中院民二庭法官牛菲曾經審理過一樁監護權糾紛案。
  小孩父母遇車禍而亡,留下70萬元家產。外爺一家與爺爺因小孩監護權,爭至中院。按照院里要求,牛菲必須走訪小孩所在地。
  那是個冬日,就在村口一塊收割過的玉米地里,鄉親們圍在一起,瞅法官如何斷案。
  中院副院長雷鈞和幾個法官一人搬一個凳子,坐在人群里。有人說小孩是誰家的血脈?爺爺監護符合常理。有人說外爺家在縣城,條件好,便於小孩生活成長。
  事情明瞭,法官調解:小孩歸外爺監護,假期可以住爺爺家,家產分一小部分給爺爺。眾人皆大歡喜。
  在延安法院,對於當事人舉證能力不足或證據滅失無法收集的案件、家庭、鄰裡糾紛等有一定前因隱情的案件,及案情較為複雜、牽扯多宗糾紛的案件,辦案法官必須主動深入基層,走訪周圍群眾,調查瞭解案件真相,盡可能還原事實真相,並有針對性地聽取鄰裡群眾對化解矛盾糾紛的意見,就地解決糾紛。
  對於刑事一審案件以及涉及不動產或相鄰、拆遷等其他有需要勘察現場的民事、行政案件,明確要求主審法官或合議庭成員必須至現場進行勘察,對於案情特別複雜或者社會各界反響較大的案件,要求審判委員會委員集體深入基層查看現場,走訪當地群眾,實事求是地調查瞭解案情,並就地研究解決方案。
  2010年至2012年三年間,延安市中院審委會委員、兩級法院院長、業務庭庭長分別查看現場各76次、916次、5738次,避免出現裁判內容與客觀情況“兩張皮”的低級錯誤。
  二審審理如果不透明,就會增加群眾對司法不公的焦慮和懷疑。
  對於二審案件,延安兩級法院要求除依法不得開庭的案件以外,都必須開庭審理。庭審期間法官既要對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做全面的審查,也要認真聽取到庭當事人的訴求,並就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。
  延安市中院民二庭庭長程曉元認為,當事人能廣泛的參與到案件審理中來,又確保裁判有充分的民意基礎和社會認同感,一方即使敗訴亦能心平氣和的接受。
  雷鈞給《法制日報》記者拿出一份統計表,載明:延安市法院二審開庭率已達86%,全市法院各類案件一審後服判息訴率由2010年的86.9%提升到2012年的93.96%,二審後提升到99.73%。
  如何在一線化解糾紛
  “法官不是單打獨鬥,法庭還有兩支‘友軍’”
  在安塞縣招安法庭,使用頻率最高的房間是調解室。
  今年前10個月,這個法庭結案82件,只有3案下判,其餘皆調解。
  招安法庭有法官3名,書記員1人,所在行政區域內4.3萬人。法官不夠用。
  可是法庭庭長李鋒一點也不發愁。“法官其實不是單打獨鬥。”他說,法庭還有兩支“友軍”隊伍:一支是7名人民陪審員隊伍,一支是67人的“特邀(輔助)調解員”隊伍。
  延安兩級法院從人民調解員、退休法官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法律工作者、廉政監督員、村(居)委會幹部、群團組織幹部、專業人士及其他熱心調解工作的社會人士中,選聘3400名特邀(輔助)調解員,創建“特邀(輔助)調解員資源庫”。
  “特邀(輔助)調解員”將大量民間糾紛化解在了訴訟之前,提高了案件調解率,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。
  三年來,先後有6649人次參加訴訟調解,調解成功4898件。延安市法院民事案件調解率由66.8%上升到了78.28%,高於全省法院平均水平7.07個百分點。延長、甘泉、黃龍等多個法院調解率超過了90%,最高的達到了96.48%;行政案件協調化解率由18.70%上升到了41.41%。
  “人民陪審員制度”是一項推行較廣的司法民主措施。延安市中院借鑒仲裁製度設計,大膽改進人民陪審員工作機制,在適用迴避制度的基礎上,賦予雙方當事人自由選擇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的權利,有效提升了人民陪審員陪審率和陪審質量。
  延安市現登記在冊人民陪審員282名,民事案件一審陪審率由11.2%提升到了75.3%,案件申訴、上訴、信訪比例遠低於一般案件,社會效果良好。
  延安法院調解有良方。
  安塞縣法院副院長周海龍介紹說,他們創立以審判法庭為中心,聯鄉、聯庭、聯村、聯親的“1+X”調解模式,“1”是定數,“X”是變數,面對糾紛,合議庭採取因事制宜,因案制宜,因人制宜、因地制宜,形成合力,應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調解。
  延安市中院下發《關於進一步加強訴訟調解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在全市法院形成了民事調解、刑事和解、行政協調與執行和解相結合,訴前調解、立案調解、庭前調解、判前調解與判後和解相銜接的訴訟調解工作機制,使各類案件調解、和解率逐年遞增。
  延安法院合理延伸工作職能,指導全市各基層院與鄉鎮政府、公安交警和人民調解組織等建立了大調解網絡。
  在延安,法官要徵詢旁聽庭審公民對案件裁判意見建議。對於因婚姻家庭、鄰裡關係引發或群眾普遍關註的案件,主動邀請當地群眾參與旁聽、調解案件,併在庭後徵詢其對案件的裁判意見和建議,以此作為裁判案件的重要參考。三年間,徵詢裁判案件14213件11736人(次),提出意見1119條,採納意見448條。
  執行難,嚴重損害法院裁判權威和司法公信力,是一個亟待化解的難題。延安兩級法院著力建立一個立體化的執行網絡,破解執行難。
  ——建立“執行聯絡員”制度。在鄉鎮、村、街道、居委、企事業單位等基層組織內,挑選政治素質好,作風正派,辦事公道,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,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,熟悉當地的社情民情,擁有較高威信的人員作為執行聯絡員,為法院提供被執行人動態及財產線索,協助法院開展執行工作。目前,兩級法院共聘請309名“執行聯絡員”。近三年來,共有165件案件在執行聯絡員協助下得以順利執行;
  ——建立執行聯動體系。成立轄區兩級法院執行溝通機制,加強執行網絡的建設與管理,逐步與金融、公安、國土、房管、工商等部門建立資源共享平臺,全面擠壓“賴賬者”的生存空間。
  延安兩級法院按照行政區域的劃分,每一個院領導負責某一個或某幾個縣(區)信訪案件,案件自立案到化解,由該領導全程、直接負責,要求其沉下身子,帶案下訪,聽取信訪人合理訴求,制訂案件化解方案,監督推動方案的實施。2010年至2012年,中院領導共包案145件,結案145件,化解率達100%。
  延安法院還探索建立化解信訪難題的綜合性措施,協調黨委、政府市縣兩級政府上下聯動,綜合政府、民政、公安等部門,採取行政手段、法律手段、民政手段聯合出擊,構建“大化解”機制,徹底化解信訪老案、骨頭案387件,重覆訪案件數量大幅度下降。
  如何在一線改革創新
  打造三無訴訟品牌,“法官不僅司法,更要普法”
  “各類案件快速增長,我們不僅司法,更要普法,必須主動前移司法關口。”延安市中院院長馮迎春介紹,延安法院創新社會治理措施,著力打造“無訟機關”、“無訟企業”、“無訟村莊(社區)”三無訴訟品牌。
  ——打造“無訟村莊(社區)”。延安市中院要求基層法院建立“一村(社區)一法官”信息庫,在轄區所有村委會(社區)、中小學校和大中型企業掛牌設立法官工作室,確定相應的聯繫法官;在所有鄉鎮(街道辦)掛牌成立法官工作站,組成相應的法律服務組。截至記者發稿時,延安市共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173個,設立法官工作站3476個,派駐駐村法官453人。
  馮迎春說,駐村法官承擔著聯繫基層組織與群眾,瞭解基層社情和群眾需求,指導基層調解和司法確認,開展法律服務與咨詢,參與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,減少和化解涉訴信訪,開展入戶審理、執行工作的各項職責,有效地降低了糾紛發生和訴至法院的幾率。2012年全市有36個社區、763個村莊幾乎沒有訴訟案件發生,極大地推動了和諧村莊(社區)的建設。
  ——打造“無訟機關”。延安市中院推出具體行政行為預先審查機制。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前進行審查,對存在違法情況的具體行政行為,及時告知該單位提出糾正意見,並定期作出“行政司法審查報告”,變事後糾正為事前預防。2010年至2012年,兩級法院共審查具體行政行為283次。
  針對在審理中發現的有關行政單位和管理部門在制度上、工作上存在的問題,發出相應的司法建議,幫助其健全規章制度、堵塞管理漏洞。近三年,延安兩級法院共提出司法建議362件,得到答覆113件。
  協助行政機關培訓執法人員。2012年,延安市中院行政庭牽頭,各行政單位配合,對全市315名一線行政執法人員和533名人民調解員進行了法律知識、依法行政的專題培訓。
  延安市中院院長助理王玉剛告訴《法制日報》記者一組數據:延安行政訴訟數量由2011年最高峰的254件,下降至2012年的124件,下降幅度達近50%。更為可喜的態勢是,當地違法行政行為數量和行政訴訟數量實現雙下降。
  ——打造“無訟企業”。曾有一度,延安涉企糾紛、犯罪趨勢上升。2010年8月,延安市兩級法院與延長石油集團、黃陵礦業集團公司等市級龍頭企業開展“院企共建”。內容包括針對企業的矛盾化解機制、對口聯繫機制、普法教育機制、法律服務機制、文化交流機制、司法建議機制等全方位的建設機制,形成了“分級結對、定向幫扶”的共建格局,先後向全市各類大中小型企業提供合同審查、法律咨詢、普法宣傳等司法服務。
  王玉剛介紹說,三年間,延安法院共為企業開展普法宣傳201次,提供法律咨詢1389次,合同審查555次,設立訴訟聯絡點115個,使各類涉企案件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,案件數量同比下降近35%,形成了和諧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;企業管理進一步規範,“依法治企”的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,對外開展商務交往的風險判斷和預防能力顯著增強;企業職工的法律素養整體提高,知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意識明顯增強,企業內法制文化、精神文化狀況顯著改善。
  ——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。2011年,延安市中院搜集近十年來的30則典型案例,內容包括民事、刑事等,編髮了50000冊《案例警示錄:做人的底線》漫畫普法讀本,免費發放到村莊(社區)、企業、學校。
  王玉剛調查了近800名讀者,發現近84%的讀者稱這冊漫畫普法讀本幫助自己對法律認識得到了質的飛躍,近81%的人認為普法讀本宣傳效果明顯。
  針對規避執行、無理纏訪、暴力抗法現象頻發的嚴峻形勢,延安市中院研究制訂方案,並經市委、市政府批准,於2012年11月啟動為期一年的“反規避執行、無理纏訪、反暴力抗法專項整治活動”,對暴力抗法、無理纏訪、規避執行等違法行為進行整治並作出相應的懲罰,逐步消除法院工作的困擾,教育了群眾,拉開了依靠全社會力量保障公眾理性表達訴求、重司法權威的法治帷幕。
  如何在一線爭先創優
  對當事人要“來有迎聲,去有送語”
  如何讓各基層法院齊頭併進、各項工作協調推進?延安市中院院長馮迎春給出八個字:重心下移、強本固基。
  司法作風差,一直是中、基層法院廣受詬病的短板。延安市兩級人民法院進行紀律大整頓,狠抓作風建設,全面推行著裝上崗、“掛牌服務”、“指紋簽到”、“考勤通報”四項制度,扭轉自由散漫的情況。要求法官認真貫徹《法官職業道德規範》的要求,面對當事人要“來有迎聲,去有送語”。推行“隨案廉政監督卡”制度,開設語音舉報電話,舉報信箱,並推出“紀檢監察、審判管理、績效考評”三位聯動監督機制,不斷加強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。2010至2012年,查處多名違法違紀人員。延安法院隊伍的群眾滿意度呈連年上升的勢頭,2012年,黃龍、富縣等6個法院滿意度排名陝西省前50位。
  延安市中院推行“案件評查報結”、“典型案件剖析”和“法官業績考核”制度,堅持一案一評查、一月一通報、一年一考評,對案件質量進行動態監管,對典型案件進行分析並通報,將案件評查結果計入法官業績,實現用數字說話,靠業績競爭的氛圍,案件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,案件質量抽查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。
  到2012年年底,延安兩級法院全部建成了藏書豐富、功能齊全的圖書資料室和電子閱覽室,藏書總量達9.3萬冊。開展“讀一本好書,寫一篇書評、抓一項調研,提一項創新”系列文化活動,成立了乒乓球隊、書畫攝影協會。安塞縣法院被命名為“全國法院首批文化建設示範單位”。
  馮迎春說,提升幹警素質,是推動法院發展的首要措施。2010年至2012年,延安市中院選派2582名法官、人民陪審員等參加了上級法院的業務調訓,舉辦各類自主培訓24期1278人次;積極開展庭審觀摩、審判研討、經驗交流和裁判文書評比等活動,2009年首次對632名法官、執行人員進行了業務統考,今年6月,再次對全市法官、執行人員進行業務考試;設立“優秀中青年法官庫”,選擇全市法院專業素質較高的中青年法官重點培養,對入選法官在培訓、交流等方面優先推薦,為法院的發展積蓄後續力量。
  為了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,延安法院推行“中層領導競爭上崗機制”和“上下級法院法官雙向掛職交流”制度,涌現出了“全國法院辦案標兵”牛銳等一批先進典型。
  製圖/高岳
  (原標題:延安兩級法院“一線審判模式”調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p65qpos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